癌症資訊 / 乳腺癌_我的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癌症資訊 > 乳腺癌 >
乳腺癌
 亞太綜合腫瘤中心告訴您乳腺癌相關知識

    在香港女性常見的癌症中,乳癌排名第一,死亡率則排名第三。2009年有2962人患乳癌,555人死亡。平均每19名婦女就有一人會患上乳癌,但愈早發現,治癒的機會就愈大。

 

    乳房細胞以異常的狀態不斷生長及繁殖,在體內累積成硬塊,便形成良性或惡性腫瘤。當乳房出現腫塊時,90%是良性而並非癌症腫瘤。大部分的良性乳房腫塊屬囊腫,在乳房組織內形成液囊。另一種常見的良性乳房腫塊是由纖維腺組成的纖維腺瘤,而良性乳房腫瘤比較容易治療。

    若發覺乳房出現硬塊,切勿延誤,應立即約見醫生。即使大部分硬塊是良性的,亦應該檢查以確定不是癌症。如果不幸患上癌症,愈早治療,治癒的機會愈大。

患乳癌的風險因素

  • 年齡:香港超過半數的乳癌患者為50歲以上,但40歲至50歲的個案數字也在上升
  • 近親中有50歲以下乳癌患者,如母親、姊妹或女兒
  • 沒有生育
  • 在35歲之後才生第一個孩子
  • 飲酒過量
  • 太年輕有月經或收經太晚的人
  • 常吃高動物性脂肪食物的婦女
醫學界仍未能百分百確認乳癌的成因,符合以上風險因素的人並不代表一定會患上乳癌。

 










 



乳癌的症狀

乳房:
形狀或大小改變
    • 皮膚凹陷
    • 皮膚變厚或出現硬塊
乳頭:
    • 乳頭內陷
    • 出現硬塊或變厚
    • 流血(罕見)
  • 手臂:

     

      • 腋下腫脹或有硬塊

















如何診斷乳癌?
初步檢驗:

1.乳房X光造影檢查
    • 診斷乳房硬塊性質
2.超聲波掃描 (Ultrasound)
    • 檢驗乳房腫塊及檢查腫瘤是良性或惡性
3.活組織檢驗
    • 抽取部份病變細胞或樣本以檢查腫瘤是良性或惡性
4.血液檢驗

 

    • 顯示乳癌指數,如CA15.3、CA27.29及CEA等













進一步檢驗:

1.肝臟超聲波掃描 (Liver ultrasound scan)
    • 測量腫瘤有否擴散至肝臟
2.骨骼掃描 (Bone scan)
    • 偵測出異常的骨骼情況
3.磁力共振圖像掃描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或NMR)
    • 觀察乳房及身體其他器官的情況
4.正電子及電腦雙融掃描
    • 觀察全身器官(腦除外)癌細胞有否擴散的跡象
    • 利用腫瘤的新陳代謝狀況去評核化療、荷爾蒙療法及標靶藥物的成效













乳癌的分期

  • 第一期:腫瘤小於2厘米。腋下淋巴結仍未受影響,而癌細胞亦未擴散至身體其他地方。
  • 第二期:腫瘤大小在2至5厘米之內,或淋巴結已受影響,或兩者同時出現,但仍未進一步擴散至身體其他地方。
  • 第三期:腫瘤的大小在5厘米以上,淋巴結通常已受影響,但並未進一步擴散至身體其他地方。
  • 第四期:包括任何大小的腫瘤,淋巴結通常已受影響,癌細胞已經擴散至身體其他部分。

 











治療方法

1.外科手術
  • 硬塊切除:將乳房的硬塊和小部份周邊組織切去
  • 環節切除:類似硬塊切除手術,但所切除的乳房組織較多
  • 全乳切除:若乳房的硬塊很大、癌細胞環繞在大面積的原位管道癌附近或在乳房不同部分都有癌細胞,均需要進行全乳切除手術
  • 前哨淋巴切除:如有癌擴散才做腋下淋巴切除 (I / II 段)
2.放射治療
  • 放射治療透過高能量射線消滅癌細胞,希望在治療癌症的同時,減低對正常細胞的傷害,治療的目標是要確定任何殘餘的癌細胞都被消滅。
    在切除部分乳房或整個乳房後,醫生為病人進行放射治療,減少癌症復發的機會。
    若只有一部分含有癌細胞的淋巴腺被移除,或沒有移除任何淋巴腺,醫生亦可能對腋下淋巴腺使用放射治療,減低復發的機會。
3.化學治療
  • 化學治療利用口服或靜脈注射的抗癌藥物來破壞癌細胞,可有效地增加中早期高危復發性乳癌的根治率,同時增長晚期病人的存活期。
    化療可配合外科手術成為輔助治療,可將腫瘤縮小,降低癌細胞復發或擴散的可能性。
4.荷爾蒙療法
  • 荷爾蒙療法利用抗雌激素藥品,防止身體內的雌激素附著在乳癌細胞上,抑制癌細胞生長。
5.標靶治療
  • 標靶治療是針對癌細胞的特徵而設計的藥物,副作用較傳統化療為少。
    做標靶治療之前,醫生一般都會先做基因檢測,以了解病人的病變基因是否有標靶藥可以產生作用的基因,所以不是所有病人都可以使用。